黃桷坪,小販正在製作“雞蛋漢堡”。 記者 談書 實習生 楊映雪 攝
  商報記者 談書
  實習生 楊映雪
  1月8日,微博上一張照片吸引了很多網友的圍觀,照片上是一種食物,名曰“雞蛋漢堡”,不過很多70後、80後看了卻說,這就是他們小時候常吃的熨斗糕,只是改了名換了裝,有網友也戲稱其為“改良食品”。
  如今,很多承載80後記憶的小食品、小糕點都消失不見了,很多都進行了類似的“改良”,那麼這些“改良食品”能否再重新獲得大家的認可呢?
  傳統小吃換洋名
  微博上的這張照片拍攝於黃桷坪,轉發近百次,評論60餘次。1月10日,記者來到黃桷坪,附近有幾家都在賣這種小吃,老闆先將模具加熱,然後向模型內倒入少量油。待油燒熱後用勺將麵糊舀入模型,繼續加熱1~2分鐘,隨後在麵糊上面打入一個雞蛋,放入少許肉,幾片火腿及蔥花,並撒上適量的鹽,繼續加熱至基本煎熟。隨後又在另一個模型中倒入麵糊,將前面已基本煎熟、有雞蛋的半個“漢堡”用水果刀和膩子刀從模型中取出來,有雞蛋的一面朝下放入剛倒入麵糊的模型內,繼續加熱,直至熟透。
  “這個叫‘雞蛋漢堡’,很受年輕人歡迎。”黃桷坪一位賣這種小吃的老闆坦言,這並非自己原創,他也是跟著別人學的,就是對傳統熨斗糕進行改良。熨斗糕是70後、80後小時候最愛的早點之一,伴隨他們走過一段美好童年。不過,現在熨斗糕加了料,搖身變成洋名了。對此,大家也看法不一。年輕的90後認為,“雞蛋漢堡”無論名字或口味都與時俱進,很多80後卻還是懷念童年的味道,“為什麼要換個看似洋氣的名字?這本來就是傳統小吃。”
  受到年輕人追捧
  時代日新月異,我們小時候各式各樣的美味小食品,如今也以各種新面貌出現在大家面前。記者在洋人街、江津等地也看到,以前簡單的白色棉花糖,如今也以各式各樣的顏色、口味、造型出現在大家面前。製作棉花糖的機器也從一臺需要腳踏的鐵殼棉花糖機變成了現在的專業花式棉花糖機。“花式棉花糖”的出現除了受到廣大年輕人的熱烈追捧以外,也有不少70後、80後表示對傳統棉花糖的不舍。80後網友“芭蕉”不禁感慨,“隨著傳統棉花糖遠去的,還有踏著鼓風機變出‘魔法’的老爺爺,和我們回不去的童年。”
  除了棉花糖,還有很多賣糍粑的小販,也把以前的油炸,變成了現在的鐵板上“烤”,以往沾白糖和黃豆面的方式,也變成了“夾心”……對於這些改變,有人認為是社會進步,但也有人認為是顛覆傳統。
  觀點
  創新同時也要
  保留傳統精髓
  重慶科技學院教授王秀模表示,隨著社會發展以及產業開拓,傳統小吃為了重新占領市場,需要創新和改變來迎合市場。他認為,如今人們飲食多樣化和對健康飲食的需求日益增強,的確需要做一些改變,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和改良。
  他同時強調,創新並不是要將所有的都改變,在創新的同時,傳統精髓一定要保留,因為這本身就是一筆財富。只有這樣,才能精益求精,同時與時俱進。  (原標題:與時俱進 熨斗糕改名“雞蛋漢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enwiekxsj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